堅持產業第一理念,以產業發展為核心,是市委、市政府對我市招商引資工作的重要要求。針對我市產業發展比較優勢,在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新變局中確立發展新定位,對我市做好招商引資工作、促進優質產業有效落地有著重大意義。
肇慶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域有較好的發展基礎,全市規模以上新能源汽車產業企業有51家,總產值442億元。其中,產值超10億元以上的企業有11家,產值超億元以上的企業有30家。然而新能源汽車發展對政策的依賴程度較大,而市場正逐步由政策驅動型向市場驅動型轉變;由于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等問題,新能源汽車在便利性、經濟性、安全性等問題仍未取得根本性突破;未來的補貼退坡和外資車引入將是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面臨的重大挑戰。
當前,在中美貿易摩擦的關鍵節點上,我國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國家層面提出了以內循環為主的發展基調。肇慶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與大西南連接的陸上交通樞紐,在新的歷史時期應及時意識和調整自身發展定位,在內循環制造業格局中爭得一席之地。
智能網聯產業是“傳統工業經濟+數字經濟+智能經濟”融合的產物。2020年10月20日國務院新出臺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指出了“堅持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方向”的總體思路。向智能網聯產業方向延伸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融合新能源、人工智能、通信、交通、新基建等相關產業,在產業科學設計的基礎上形成生態體系,有機發展,將是肇慶未來奪取產業發展制高點,融入“雙區”建設,對接“雙城”聯動的重要策略。
近年來,九三學社肇慶市委員會在主委陳宣群的帶領下,始終關注追蹤著智能網聯產業的發展態勢,持續探討肇慶新能源汽車產業向智能網聯方向升級轉型的可能性。下面將根據我們在這方面的有關實踐提出建議,以促進我市招商引資工作的提升:
一、設計前置,產業規劃中引入工業設計思維。
在今年舉辦的廣東省第十屆“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上,肇慶市參賽作品《“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系統設計打造肇慶新區綠色發展新引擎》獲得了最高級別獎項鉆石獎。這件作品就是基于智能網聯生態,融合了智慧能源和城市智慧中臺的產業設計。因為引入了工業設計中設計前置的思維,以用戶為中心,圍繞以產興城、以城聚人、以人促產的發展目標,加上技術協同的發展手段,該方案規避了產業無序發展,盲目擴張導致資源浪費的局面,實現了投資結構的最優化,因而獲得一眾評審專家的認可。因此建議在招商引資工作中加強對產業設計的重視,立足智能網聯產業生態,探討論證更多好的產業設計方案。
二、亮出品牌,招商引資中形成鮮明投資亮點。
招商引資,最關鍵的意圖還是吸引能夠真正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投資。最有效的辦法是實現雙贏,我方的吸引力在于讓對方有利可圖。宣傳城市的優點,產業落地能夠獲得的優惠政策是常用的手段,然而真正打動人的是你“需要的”我“正好有”。建議定位由新能源汽車產業延伸的智能網聯生態,以此作為重點招商的品牌,精準提煉本地有哪些優勢的、有吸引力,且最好是其他城市無法替代的產業條件,然后通過舉辦或參加行業會展活動等形式響亮地告訴國內相關行業的供應商。
三、科學引領,成立研究院持續把握發展趨勢。
產業的規劃不是一旦形成便永久不變的,需要依據行業發展的趨勢,因勢而易,持續完善。我們的招商工作不能一味重視對外的宣傳和人力投入,也應重視自身的產業發展研究工作,才能知己知彼。建議成立智能網聯等相關產業的研究院,由專業的團隊對產業發展進行持續的跟蹤研究,引領招商引資工作、指導產業落地發展、輔助本地企業升級轉型,形成產業壯大發展的合力。
四、場景應用,樣板間項目創新集聚行業龍頭。
吸引行業龍頭落地能有效引領產業集聚,然而卻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對方往往需要更深入全面的考察。樣板間項目能夠為企業與地方提供一個很好的交流協作契機。智能網聯產業是新興的產業,在技術應用方面有廣闊的探索空間,行業龍頭都希望在商業應用中闖出一片天地。針對這一需求,建議相關部門加大力度支持相關樣板間項目的開拓,通過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先導區)”、“5G車路協同示范區”等項目,促進企業強強聯合,共同構筑智能網聯產業生態,擦亮肇慶產業招商名片。
五、錘煉自身,提煉推廣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2020年全市第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暨招商形勢分析會上,市委書記范中杰指示各地各部門要轉換工作頻道,把產業招商落地放在首位,這意味著未來將有更多的人力和資源投放在招商引資工作中。然而根據實際工作中的觀察,招商團隊中對于工作方法的總結和培訓還是比較缺乏的,容易造成人力和資源的浪費。建議加強招商工作制度的完善,注重工作項目的分析研判機制的落實,提煉推廣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為招商隊伍提供更多培訓提升的平臺,加強工作人員對行業的認識。
(作者 九三學社肇慶市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