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慶縣省級新農村示范片金西村。 西江日報通訊員 陳劍彪 攝
西江日報記者 楊麗娟 特約記者 張水木 通訊員 蒙珊珊
和諧鄉鎮喜事多。德慶縣官圩鎮去年拿下國字號“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鎮”榮譽后,該鎮五福村的“創新‘三村(本地村、外地村、網上村)’社會治理議事機制,推動鄉風文明”項目,又榮獲肇慶市2021年市域社會治理創新大賽十佳項目。今年,在黨建引領的鄉村治理下,貢柑產業邁上新臺階,走向國際市場。一幅村美、民富、產業興的圖景鋪展開來。
走進官圩鎮五福村,道路兩旁農作物生機盎然,幾乎看不到撂荒地,村容村貌整潔干凈,沒有雜物堆放,家家戶戶在庭院里種上花草樹木,村民自覺把垃圾分類投放到分類垃圾桶里,呈現出美麗和諧文明的村居。這是該村2020年初創新“三村”融合社會治理機制,推動鄉風文明建設的成果體現。
推行“三村”社會治理機制至今,該村已動員村民無償出讓土地約9畝,路面寬度由2米擴建至7米,建設時長由3個月縮減至1個月,建設資金由預算的310萬元縮減為165萬元,大大提高了鄉村治理的效能。
五福村的變化,是該鎮下轄村居鄉村治理的一個縮影。德慶縣副縣長、官圩鎮委書記植思華告訴記者,官圩鎮以五福村為試點,向下轄村居全面推廣,建立黨建引領的“三村”社會治理議事會,創新筑牢“本地村”、依靠“外地村”、團結“網上村”社會治理議事機制,推動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基層協商格局。
以前鄉村治理存在的問題主要有,機構小散亂弱,人員忙閑不均,干部在干群眾在看,干部著急群眾不急。如何破局?關鍵在于建立扁平高效鎮域社會治理新機制,提升鎮干部工作效能,激發村干部、村民的內生動力。
2020年以來,官圩鎮以黨建引領鄉村社會治理創新,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積極探索整合組建了“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發展中心”“社會事務中心”“依法治理中心”四大中心。如建設發展中心成立后,合力推動成立了貢柑、南藥等7個產業聯合體,有效提升鎮域經濟發展水平。
據介紹,“四大中心”實行主業主責、兼職兼責,人員集中辦公、設施互通共享、業務齊抓共管,形成“五指成拳”合力,推進鎮域行政資源高效運用;構建“一站式”服務體系(基層矛盾糾紛“一門受理、一網統攬、最多跑一次”一站式化解新機制),方便群眾辦事。
此外,探索突出放權強鎮,厘清縣鎮職責,制定“放權強鎮賦能活村”工作指引和群眾服務高頻事項職責清單,突出賦能活村,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村級社會治理共同體。做好頂層設計,厘清政府該放、農村能管、農民能干事務,把農村建設發展自主權交給村民,村民的“主人翁”意識越來越強,有效提高村民參與建設的積極性。
制度和職責的執行離不開監督。近年來,官圩鎮深入貫徹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重要方略,設立村級紀檢監察崗,充分發揮村級紀檢監察組織作用,全面推進基層治理規范化、陽光化,打造縱深監督“前沿陣地”,推動監督有形覆蓋、有效覆蓋融合統一。
植思華告訴記者,為了激勵村民參與共建共治共享,官圩鎮建立完善農村“信用七條”,公序良俗溯及人人的閉環式農村信用治理體系。從政治信用、法治信用、市場信用、自治信用、德治信用、家庭信用、個人信用出發,建立農村“信用七條”評價標準。在金融信貸、公共服務、評優評先等方面,按信用得分獎優懲劣,實現信用賦能移風易俗,提升鄉風文明水平。
“探索推進鄉村社會治理,使得基層工作機制不斷健全、基層管理能力不斷創新、農村公共事務不斷提升,成效顯著。”植思華表示,接下來,官圩鎮將以創建“圓夢小鎮數智官圩”為發展目標,不斷激發鄉村社會治理活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