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干凈的飲用水,活村村民喜上眉梢。 西江日報記者 嚴炯明 攝
西江日報訊(記者 嚴炯明)1月7日,記者從高要區獲悉,通過城鎮供水管網延伸和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改造,該區累計新增完成省任務597條自然村的集中供水改造,新增農村集中供水人口14.88萬人,已完成年度任務,實現了全區集中供水全覆蓋目標,同時基本實現了農村供水工程縣級統管工作。
“你看,這水多干凈清澈。”活道鎮活村村民、74歲的伍錦秋一邊洗菜一邊說道。談起用水,他在村里最有發言權。1985年,作為村支書的他帶領村民集資修建水塔和水管,將山泉水引到村中,讓村民用水有了保障。經過三十多年的使用,這些設施已經老化,下雨也常常導致水源渾濁。
“一下雨,這水就沒法用,不但渾濁還一股泥味。”伍錦秋說起以前,不禁搖了搖頭。為此,村民會將渾濁的水在水缸中沉淀一晚后再取用。郭玉芳在活村居住了四十多年,家中備有一個可裝150公斤水的大缸,每次沉淀后只有100公斤水可以供一家五口人數日食用,底下的就要倒掉。有的家庭人口多,甚至要備有三口大缸。“實在太渾濁的話,我就騎著三輪車到隔壁村裝水。”伍錦秋說。為了能喝上干凈的水,不少村民數年前花費上千元在家安裝濾水器。
為了解決活村800多位村民飲水問題,高要區、活道鎮按照“不漏一戶、不少一人,打通農村集中供水最后10米”的工作要求,結合當地難以實現城鎮管網延伸建設的情況,在去年10月建設了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記者看到,山泉水經過凈化消毒后輸送到100立方米的蓄水池,再經水管輸送給每家每戶。“我們現在用水不僅干凈衛生,而且水量足。逢年過節,我們再也不用擔心用水問題。”伍錦秋說。
活道鎮委委員、副鎮長劉少哲表示,活道鎮解決了126條自然村的供水提質增效問題,實現農村供水水質達標率不低于90%,總受益人口約4.67萬人。“我們將通過水質監測數據對比,以及多樣化宣傳引導村民使用自來水。同時,依托鄉村振興工作,對部分村莊自來水管網進行改造。”她說。
據悉,高要區去年累計鋪設管網1195.81公里,新增及改建蓄水設施209座,配備凈化消毒設施171座,加壓泵房3座,涉及改造供水規模21400噸/天。全區集中供水全覆蓋工程已投入39660.4萬元,其中包括城鎮自來水管網延伸建設18640萬元;對204條自然村進行未達標集中供水工程改造9180萬元;村內入戶管網改造及村內水表安裝部分11840.4萬元。
高要區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高要區已基本實現了農村供水工程縣級統管工作,下一步將加快完善“統一運行管理、統一凈化消毒、統一維修養護、統一水質檢測”的專業化管理模式,確保農村集中供水工程讓村民長久受益。同時,高要區將創新宣傳形式多渠道宣傳,提高村民對農村自來水用水知識、省市實現集中供水全覆蓋目標的知曉度,倡導農村群眾安全飲水、節約用水、有償用水。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